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影视 >

《狗十三》让人细思极恐的20个瞬间 看不懂才是真幸福

2018-12-07 整理编辑:热点舆情网

曹保平执导、焦华静编剧,张雪迎、果靖霖、智一桐、周珍、代旭、黄诗佳、曹馨月主演的电影《狗十三》已于12月7日全国正式公映。感同身受、抚慰成长等赞誉,让影片跳出青春片范 ​

  曹保平执导、焦华静编剧,张雪迎、果靖霖、智一桐、周珍、代旭、黄诗佳、曹馨月主演的电影《狗十三》已于12月7日全国正式公映。“感同身受”、“抚慰成长”等赞誉,让影片跳出青春片范畴,上升到更广泛的层面。然而克制的情绪,写实的表达,加上主创有意为之的独特视听风格,也让一些观众观影后深陷其中略觉压抑。尤其是面对很多影片中的意象符号,甚至发出“看不懂”的声音。
 
    实际上,影片的编剧、导演在细节隐喻上,都别有一番用意,读懂《狗十三》正是要从细微处入手。正如影片主演张雪迎所回忆:“当年拍的时候,觉得就是很平常。现在回望,那平常下的波澜却细思极恐。”以下就试图列出《狗十三》让人细思极恐的隐喻解读,要强调的是:这种瞬间,片中包括但不仅限于这20条。
 
1 父亲选“志向”
    影片一开场,主人公李玩跟父亲就被班主任叫到学校。李玩喜欢物理,但英文成绩不好,老师建议她加入英语兴趣班。这种事情女儿跟父亲“没得商量”,一番纠缠后,父亲强行帮女儿“签了名”、“报了班”。这一幕让很多人高呼“就是我了!”回想每个人的少年时代,有多少次是父母帮你决定了“兴趣”和“志向”呢?
 
2 酒箱装小狗
    影片开场没多久,西凤酒箱子装着的小狗就登场了。这一幕看起来很写实,父亲随手拿个酒箱子装小狗,十分正常嘛。实际上,影片的“酒肉意象”由此展开,之后主人公李玩所要经历的“酒桌文化”、乃至残忍的“吃狗肉”,从这一刻就埋下了伏笔。
 
3 小狗叫“爱因斯坦”
    “爱啥?”“爱因斯坦”。当李玩给小狗取名时,观众露出会心的微笑。这不仅只是个“洋名字”而已,什么样的13岁女孩,会给自己的小狗取名爱因斯坦呢?实际上,正是这位伟大科学家提出的相对论,才是支撑平行宇宙观点的重要基础。而平行宇宙,也正是李玩日思夜想的。除了平行宇宙的涵义,“爱因斯坦”这一名字也包含了李玩面对成长,面对诸多细微事物的不解。当她找不到出路,只有寻求更宏观的陪伴,这也是她的孤独所在。
 
4 男孩要好好取名
    李玩迎来了一个自己不知道其存在的弟弟,但这个弟弟却点燃了大家庭的情绪。爷爷为孙子取名,直言:“男娃娃的名字要好好取,不能像玩玩那样。”如此看来,李玩的名字就像一个“玩笑”,属于“随手而为之”的行为。弟弟随后被爷爷名为“昭昭”,片中父亲的文化人朋友号召大家多看书,我们就来翻翻:《老子》中——俗人昭昭,我独昏昏。“昭昭”意为明白、清楚。《楚辞》中,“昭昭”意为光明。由此看来,这个弟弟才是全家的希望。
 
5 “嘈杂”的配乐
    在听觉语言上,曹保平此次大胆启用了四川独立音乐人白水全面操刀。从新民谣到后摇滚,白水在中国独立音乐领域独树一帜。然而《狗十三》中“鬼才”一般的配乐,却被一部分观众指摘为“过于饱满嘈杂”、“听起来像恐怖片”。其实白水老师为《狗十三》做的电影原声配乐,其中一支四十秒的《心动刹那》可以说极准确。出现在李玩看到爱因斯坦的第一刻:错位的热情被激发,当下一定不是慌乱,是静水深流下晕开的一脉微波,也正是一种独特的“恐怖感”。而全片配乐表达也暗藏隐喻,正如乐评称:“以钢琴为主体的器乐凌空蹈虚,空幻迷离,道出了人面对不由自主的人生时,精神的出离与内心的迷惘;而脑电波般跃变的电子音符和耳鸣般轻噪的起伏穿插,则暴露了人在成长中天性被压抑的不甘与怨忿,和在不得已的蜕变中身心深处近乎歇斯底里的抵抗与创痛。”影片大胆使用的耳鸣、啸叫般的电子噪声音效,可能会让部分观众觉得嘈杂,但也传神表现了人物情绪的郁结和冲突。
 
6 李玩的音乐品味
李玩不仅喜欢看物理书,音乐品味也跟一般孩子不一样。李玩的房间里,不仅有枪花乐队老炮儿主唱Axl Rose的海报,更挂着艾薇儿2004年专辑《Under My Skin》的海报。为什么挂这张呢?或许这张专辑的中文译名可以说明问题:酷到骨子里。还有网友指出,李玩的耳机里,貌似响起的是内地独立乐队腰乐队的《不哭》;父亲敲门时,她用涅槃乐队的歌曲“回应”。再比如片尾的《夜花》凝练主题;加上影片宣传曲经典的《噢!乖》,以欢乐的方式讲不那么快乐的事儿。可以说李玩的音乐世界囊括了好几代摇滚音乐人,这也正是《狗十三》能以精准细节击中各年龄段观众的原因之一。
 
7 爷爷的权威
看似和蔼,屡次爆出金句的爷爷一角,让很多观众喜欢。但仔细观察爷爷这个角色,不难感受中国式隔代抚养的问题所在。他平时温和,溺爱孩子。但在丢狗之后,却始终无法对孙女说一句“对不起”。家庭纷争升级之时,他需要展示自己的父辈权威。“爷爷奶奶还不如一条狗!”仅一句台词,就点明长辈与晚辈的冲突根源。而爷爷与父亲之间的对话,也让观众切身体会到,原来父亲也是这样长大的啊!可见“代代相传”的中国式家庭教育,始终未变。
 
8 摄影师跟女儿一起“挨打”
    影片的第一个高潮来自父亲对女儿的暴力对待。很多观众在看到这场戏时或落泪,或不忍。实际上这场戏原本摄影指导罗攀是用肩扛移动镜头一镜到底的,但后期被导演曹保平进行了再度剪辑。回忆起那场父亲果靖霖情绪爆发的戏份,罗攀表示:“那场戏我是第一个见证者,扛着摄影机我都害怕,拍摄时还被踢了一脚。”连摄影师都“不放过”,可见对于这场戏的诠释,演员们有多投入。
 
9 父亲向女儿道歉
    父亲对女儿暴力行为过后进行主动“和解”,然后落泪道歉,让很多观众惊讶,甚至高呼:“这个世界太疯狂!”“在中国,一个父亲怎么会对13岁的女儿道歉呢?”实际上,这一幕也是曹保平导演特意为之的,在他看来,是“现实又具有诗意的”。再多想一些,李玩老是念叨平行宇宙,畅想另一个空间的自己。谁又能确认,这一幕父女和解是真实发生的?难道不是平行宇宙里,女儿内心的美好向往呢?
 
10 牛奶变红酒
    李玩没法喝牛奶,一喝就吐,她的弟弟也是。这不是矫情,实际上这是乳糖不耐受,然而李玩的爷爷奶奶爸爸居然都不记得这件事。不能喝牛奶的李玩一步步走上了爸爸的酒桌。只不过女儿叛逆时喝啤酒,父亲会打女儿;女儿在餐桌上陪喝红酒,父亲反而赞女儿。这种所谓“对与错”的冲突,其实贯穿全片。
 
11 旱冰变刀冰
    李玩跟堂姐、堂姐男友一起学旱冰,不断摔倒隐喻每个人成长之路的不平坦。小狗走失后,继母为抚慰李玩,送上冰刀鞋作为礼物。旱冰变刀冰的升级,预示着接下来的家庭纷争,将有多么的锋利尖锐。
 
12 封闭的卫生间
    卫生间这个普通的家庭元素,在影片中多次出现,家人似乎很喜欢把狗关在卫生间里。狗丢当晚,李玩回来发现找不到,第一反应就是质问家人:“你们虐待动物,老把爱因斯坦关卫生间。”第二只爱因斯坦第一次出场,也是在卫生间里咬纸。包括最后卫生间里父亲与狗,弟弟与狗的对峙。其隐喻无非是:卫生间是一个较为封闭的空间,是用来隔离这个家庭的空间。所以当李玩被父亲打后,第一时间也冲进卫生间,把自己隔离起来。相信此时她的处境,就如同当初被关的小狗一般。
 
13 弟弟的三字经
    李玩知道了弟弟的存在,姐弟逐渐接纳对方。然而父亲却始终不能兑现对女儿的承诺,在酒桌上,李玩为了看展览坐立难安。直到父亲和继母为了展现弟弟的早教成果,昭昭开始背《三字经》。当背到“养不教,父之过”的时候,李玩夺门而出。影片观影团放映时,每到这场戏,观众都会笑成一片。其实这笑声的背后,也在表达对传统中国式家庭教育的一种无奈。
 
14 “鸟人”是油腻大叔
    本身就喜欢坐在像鸟笼的窗栅栏之前的女主角李玩,总能听到自家楼上有鸟叫的声音。而当她最终发觉那只是一个怪异的精神病患者之后,很多观众发出了不解之音:“这难道是悬疑科幻片吗?”“中年油腻男午夜扮鸟叫是为哪般?”这一幕看起来游离于影片之外,实际上,当李玩发现那只快乐的“小鸟”,只不过是一个正在被送往救护车里的精神病人时,她才明白这个世界的美好与自由,可能只存在于疯子的臆想世界里。
 
15 教师里打蝙蝠
    教室里师生喧闹,争着打蝙蝠,也让很多观众疑惑。在曹保平导演看来,这场戏是体现李玩成长的又一笔重要印记:“所有的孩子都是好玩,全要把蝙蝠打下来,连老师在内,打完还面无表情扔掉。这反衬李玩跟群体的脱节,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对生命的漠然。所以下一个场景,李玩就把抛弃的狗又抱回来了。”而一些网友甚至给予全新解读:“青春就像闯进教室里的蝙蝠,紧张慌乱,找不到出路。”然而“BANG”的一声之后,你的青春呢?
 
16 李玩吃狗肉
    这一幕自然是让很多爱狗人士认为是全片“最残忍”的一幕。有太多观众质疑:“为什么要吃下去?!”实际上这场戏有两层含义:一是大人总是把自认为好的东西给孩子,但却永远不知道孩子内心的想法。一旦遭到拒绝,第一反应就判定“孩子不懂事”。二是:李玩从敬酒到吃狗肉,已经逐渐在所谓的成熟和懂事中,放弃了真实的自我。当家人看到狗肉都已变了脸色,她居然能够从容应对,未来还有什么她接受不了呢?还有什么她做不到的呢?而这种妥协,才是全片最细思极恐的了。
 
17 《再回首》回首什么
    临近片尾父女在车里听歌捂眼再度“和解”一幕,伴随《再回首》的音乐响起,更是让很多观众直接飙泪。随后女儿一句:“爸爸,要不给你点一首《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吧。”则又让观众会心微笑,被人认为是“全片最浪漫、最温暖的一幕”。然而关于这一幕,也有影评人给出另类的解读:“父亲捂着女儿的脸,不是不要‘再回首’,是不要往前看。不需要平行宇宙、爱因斯坦等符号;需要的是酒、牛奶、像鸟笼的窗栅栏,代表的是麻醉和圈养。”在平行宇宙里,父辈的《再回首》其实回首的不是爱情,不是亲情,而是自身的经历,而他们又把自身经历的一切,换个包装附着到下一辈身上重演。
 
18 给娃娃看的《时间简史》
    影片中,李玩一直手捧阅读的,是一本名为《时间简史》的书。而这本书,却被其父亲酒桌上的“文化人”,称为“娃娃看的书”。这本书真的是给娃娃看的书吗?实际上,这部讲述宇宙奥秘的科普读物,对很多人来说,无论什么年纪读,都未免有一点深奥。有网友看到这一幕后扎心的评论就十分说明问题:“我之所以坚决认为不该要孩子,没有别的原因,仅仅是因为我实在没有把握让一个充满灵气的生命不被成长为一个认为《时间简史》只是给孩子看的、用一个谎言去圆另一个谎言的大人。”
 
19 李玩与狗不相认
    片尾李玩和堂姐曾有机会相认真正的爱因斯坦,但李玩说:“我真担心它扑上来。”且默默的走开。这一幕也让很多人质疑“为何不给一个光明的尾巴?” “是因为吃了狗肉就不敢认么?”实际上,这正是李玩与有着深刻情感羁绊的一切保持平行的做法。相认就意味着脱轨,与周遭环境产生冲突。而她选择做一个默默无语的冷静“大人”,也终于失掉最后一丝抗争。有观众认为影片的表达有些矫情,质疑“谁不都是这样长大的?”而另一方面,也有观众给出对应观点:“那我只能说,你已完成驯化,从未独立思考。”
 
20 弟弟的冰刀
    片尾,李玩两岁的弟弟早早踏上冰面,反复摔倒。姐姐李玩面对这一幕,从略带微笑变化到深沉思索。一切就像轮回一般:喜欢滑冰的李玩,小时没得选。不喜欢滑冰的弟弟,却要被强制性地被“培养”。这一幕预示着又一代人的青春洗礼,似乎来得更早,他们要面对的成长之刃,或许将更加锋利。

大家都在看

相关内容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猜你喜欢

prev next
Copyright &copr; 2017 热点文娱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京ICP备17015146号 技术支持:热点文娱